棉花期货十年回顾(二) 2007年-2009年

发布于 2015年9月23日

1、2007年(纺织随用随买,期货仓单压力下,期价下行;高配资源不足引发上涨预期,美棉减产提振全球棉价)

图片1

1-5月棉花期货仓单数量多到14万吨;国家良种补贴鼓励种植增产预期很强、进口配额下放预期,导致价格下行;

 

5月中旬以后高配资源不足,棉花市场局部缺口显现,棉纺企业定向采购积极性上升。

 

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造成了市场对于新棉产量下降的预期,国内棉花价格迅速飙升。

 

在中国赴美采购团抛下5亿美元购棉大单和可能再次增发11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的消息刺激下,纽约期棉、国内郑州棉花期货市场、电子撮合市场从5月中旬开始出现明显反弹,国内棉花行情底部逐渐形成。

 

7月中旬时,随着次级债危机爆发基金出逃,到新花上市初期下行为主;

 

7月鼓励新疆棉销售30万吨,采用搭配配额方式延迟半年后发放,

 

9月上旬后期,美棉探低反弹,郑棉也有资金在低位接盘,持仓迅速增大,期价也快速上窜,以于10月22日创下年度的新高,之后随着平仓的出现,持仓大幅下滑,期价再一次走弱,进入调整行情。但总体上,期价还是维持上涨的趋势中。

 

2、2008年(外围带动国内走高,期货套保最佳时;系统性危机显现郑棉充分发挥保值神力)

 

1-3月:郑棉呈现振荡缓慢上涨趋势,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继续保持16%的增速,对棉花需求持续增加。美棉减产释放处于于加速上涨阶段;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纺织企业进口外棉的动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花的依赖,使得国内棉花需求相对较活跃。

 

3月-9月:郑棉呈现振荡并持续下滑态势,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过快,采取了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银根紧缩,导致纺织企业融资困难。美国次级债危机并逐步加剧,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带动了美棉的持续走低,郑棉在其带动下跌势绵绵。

 

10月-12月:郑棉快速下滑政府出手收储后而反弹

 

10月份恰逢国内新棉集中上市,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上一年度库存棉未消化完毕,国内纺织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用棉数量急剧下降,上半年棉农高生产成本投入却在新棉上市季节卖不到好价钱,棉价恐慌性下跌,一度下跌至万元大关附近。随后在国家多次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政策,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和多次收储新棉政策的扶持下,期价出现了超跌反弹的态势。

 

收储记录: 2008年8月21日-2009年4月10日收储285万吨(278万吨收购价12600元);

 

3、2009年(国家大量收储后市场流通不足,期现价格一路上行;经济危机后面积减产,期货发现棉花实际价值)

图片2

1月1日-8月31日,国家政策对棉花价格形成绝对主导。国家政策对棉价的干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促进纺织产业的复苏;二是灵活使用国家收储和放储政策,确保棉价走势稳定,兼顾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利益。国家在2009年5月22日启动国家储备棉轮出和临时收储棉花出库销售工作。

 

储备投放:拍储263万吨

 

1、2009年5月21日出台,本批将轮出2003年度储备棉31.3万吨,2004年度储备棉21万吨,出库销售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数量暂定100万吨。12900元/吨下调至12600元/吨;抛储政策再次进行了微调,降低了交易保证金,允许纺织企业委托有实力的棉花流通企业代理竞拍储备棉,

 

2、2009年8月14日国家再次出台抛储政策,增加轮出60万吨储备棉,其中包括2005年度进口入储的棉花10万吨和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50万吨。此次轮出的2005年度进口入储棉花的竞卖底价为12500元/吨(标准级,下同),出库销售的2008年度临时收储棉花竞卖底价为12600元/吨。

 

3、2009年10月20日国家第三次出台抛储政策,再次出库销售50万吨储备棉,其中包括2006/2007年度收储的棉花36.1万吨,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13.9万吨。此次轮出的2006/2007年度储备棉竞卖底价为12900元/吨,出库销售的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竞卖底价为13000元/吨。

 

9-12月 新花上市由于减产预期,以及拍储价格托底,纺织企业积极收购囤积高配资源,市场拍储起拍价格支撑以及新花收购价格每日上扬,激发下游产业积极先打预付款备货;小牛市提振纺织产业走向辉煌。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