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得多”到“种得好”——八师石河子市棉花提质增效工作纪实

发布于 2017年1月17日

 

 


时下,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总经理杨豫川正忙着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而在去年年初,他正奔波于疆内外各大棉纺企业之间,推销自己的棉花。
“八师是兵团最大的植棉师,棉田种植面积、棉花产量均位居前列,过去银力牌棉花的销售周期是9 个月至12个月,去年的棉花我们有望在2017年春节前完成所有销售任务,销售周期整整缩短了四分之三。”杨豫川说。
杨豫川的分析结果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印证。
前不久,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从2016年新疆棉花长势以及收购、加工情况得出结论:新疆棉花质量将整体有所提升,其中八师的棉花质量尤为突出。这一结果固然与八师棉花生长中后期的气候环境有关,但在3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中,八师从“种得多”向“种得好”转变,从棉田种植到棉花生产全程严格把关。
 质量为核,抓紧品质第一环节
2014年,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不再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质量问题成了最大问题。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时隔3年,当记者再次走进八师的棉花加工企业时,发现一切已大有不同。
“目前我们已基本做到机采棉采摘不落地,棉花经机器采摘后,会直接装上运输车或者用篷布包裹隔离地面,主要目的是防止地膜掺入。”石河子总场泉水地加工厂厂长冯国银说。
棉花异性纤维含量一直是纺织企业最为关心的棉花质量指标之一,在机采棉采摘过程中,大型机器作业更容易搅碎吸收地膜而提高棉花异性纤维含量和含杂率。

为此,2015年,八师放弃了原先使用的0.08毫米薄膜,采用较以往更厚的0.1毫米薄膜。为解决棉花“三丝”问题,采收前,八师各团场动员职工群众到田间地头捡拾残膜,并将地膜用土盖好,否则采棉机不进地采收。更为重要的是,棉花不落地,采收完直接进入加工厂,以保证棉花质量。

从公检数据来看,八师2016年的棉花质量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一份来自石河子市棉花公检报告表明:在2016年采收的6.3万吨棉花中,石总场29毫米及以上长度占比达75.3%,比去年同期上升69.3%;28毫米以上占比达99.2%,平均长度为28.9毫米,比去年同期平均增加1.45毫米。而其他如棉花的马克隆值、颜色级、断裂比强度指标的数据都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棉花断裂比强度及长度达到“双29毫米”的占比达70%以上。

兵团棉花集团公司业务部经理夏峰告诉记者,这样的数据已经逐渐接近美国棉花质量、澳大利亚棉花质量,其中有一部分数据甚至已经超过了澳大利亚棉花质量。

 良种良法,加强田管促丰收

八师属于北疆棉区,光热资源比南疆差,因此早熟或特早熟棉花品种是首选。由于受光热资源限制,八师的科研单位不得不选育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良种。

八师选择棉花品种很严格:首先必须是国家审定品种,然后要进行多点实验,只有符合区域气候条件的才能成为示范品种、搭配品种,最终成为主栽品种。

事实上,决定棉花纤维长度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棉花品种,对于八师各植棉团场来说,棉花品种的选择关乎职工群众的利益。

2015年以来,八师所有团场优选棉花品种,选择了4个早熟性好、内在品质优、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各团场严格按照“一主一副”棉花品种布局,主栽品种占80%以上。

棉田种植有良种还要有良法,除了优选棉花品种外,强化栽培管理也至关重要。兵团有几十年的棉田种植历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区域间气候不同,管理方法也千差万别。

据了解,八师棉花栽培以“触早”为中心,早播种、早打顶。打顶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脱叶原则是“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2016年4月25日,八师全面完成了棉花春灌滴水工作,7月1日前全面完成了打顶工作。

虽然八师的区域气候条件差,但依靠高效的栽培与管理方法,去年八师棉花减产幅度小,质量也保持了相当水平,为后期销售奠定了基础。

  制定标准,引导加工规范化

近日,银力棉业集团泉水地加工厂与河北某纺织企业签订了1000吨皮棉销售的协议,其中明确承诺了无“三丝”问题。该企业将皮棉加工目标定为“保长度、降短纤、绝三丝、提品质”。该厂已经加工了7000吨皮棉。

“2016年的皮棉都供不应求,我们厂加工的皮棉基本是边加工、边公检、边销售。上海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纺织企业都专门上门来采购我们的棉花。”冯国银告诉记者。

2011年至2013年棉花临时收储期间,国储棉收储标准是白棉四级以上,纤维长度在27 毫米以上,入储标准重在考核加工质量,即棉花的外观形态、含杂和颜色级。很多加工厂的加工程序是四道籽清和两道皮清,而事实上,如果用纤维长度和“三丝”去衡量质量,纺织企业更为青睐的还是无“三丝”问题的棉花。

作为棉花生产链上的重要环节,棉花加工设备改造升级或加工工艺调整,要么是适应新技术发展,要么是适应市场要求。

近年,为提高棉花质量,八师各植棉团场更新了棉花加工设备,乌斯特智能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等纷纷落地于各大加工厂。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2016年3月,八师落实了棉花质量“保长度、降短纤、绝残膜(三丝)、去籽屑、提品质”的管控措施。

同时,八师还采取措施强化轧花厂精细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了籽棉、场地、加工环节的“50个必须,50个不得”规定,在棉花收购中,严格按照“一车一检”的要求,实现了以质论价、质优价优,同时,严格按照杂质、长度、品种分类堆放,确保因花配车、优化工艺。市场上看,棉花纤维长度每增加1毫米,每吨皮棉价格增加200元,2016年较2015年棉花纤维长度平均增加1.4毫米,2016年棉花销售额增加了1亿多元。(沈元赓)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