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场怎么了?看看大佬们怎么说(之二)

发布于 2015年12月23日

中华棉集团总裁助理何锡玉:棉花量质齐降
何锡玉认为,棉花质量是除了价格之外阻碍我国纺织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需要大家潜心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我国纺织企业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在随后的发言中,何锡玉主要从中国棉花质量现状、影响棉花质量因素、提高棉花质量的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何锡玉说,中国棉花产量从08年的749万吨下降到2014年为613万吨,在这期间,棉花市场开放以后,质量下降很多。作为棉花主产区的新疆,棉花市场开放后高等级棉花的比例比开放前的正常年景下降了55.09%。如今再拿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的棉花,能够感觉到质量确实有了很大差异。棉花质量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机采棉的大幅增加,北疆基本上都使用机器采摘。质量的降低对于生产高端纱线的企业会产生一定影响。
14年是我国棉花直补政策实施的第一年 也是经历了三年临时收储后回归市场的第一年,但棉花种植者和使用者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纺织企业还是大量使用进口棉,因此在进口棉受限的情况下国内棉花流通企业的棉花却依然存在积压,销售进度非常缓慢,纺织企业对高端的订单和配棉的矛盾比较惆怅。
何锡玉重点介绍了新疆棉花的质量问题,包括异性纤维较高、棉纤维的色泽容易发黄变硬、陆地棉纤维长度分布范围较窄、纤维偏粗等。在提到新疆的长绒棉时,何锡玉认为,新疆长绒棉长度长、整齐度好、细度也不错,本身应该载国际上具备竞争优势,但是这几年收储政策将长绒棉边缘化了,致使长绒棉的产量很不稳定;另外我国采摘方式以及一部分种植户在长绒棉中掺杂细种棉,导致长绒棉丧失优势,这是一种对高端原料的浪费。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