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绒棉:弱势求生智者胜

发布于 2015年11月5日

 

去年此时,大家都在谈长绒棉。今年,今时,却很少听到关于它的声音。由当年的炙手可热,到今年的大家“谈虎色变”、退避三舍,不得不感叹“天公易变,世事无常”。
今 天,一位多年好友打来电话,询问笔者可有下游厂家能够介绍。他说,现在还剩108吨长绒棉,主体级别为137级、237级,价格25500元/吨、 24700元/吨。他承诺只要现款结算,仍有商谈空间。这位好友姓王,山东聊城人,经营长绒棉多年,经验丰富、手法老辣。“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今 年老王就湿了鞋。据他介绍,2014年第四季度至今,已亏损70余万元。原因?老王的说法很简单:都是贪吃惹得祸。2014年10月开始,国内长绒棉风声 水起,他趁机购进600多吨。“如果去年12月之前销售,妥妥地赚一大笔。”往事不堪回首,老王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春节之后,长绒棉开始走下坡路,他被 套牢。顺风顺水走过了这些年,老王第一次遭遇这么大挫折。电话中,他说:今年的行情这么差,还有做下去的必要吗?满满的挫败感,一片对前途的迷茫。
老 王的情况不是个例,2014/15年度,中国棉花企业、棉花人90%亏损,10%不亏不赚。现今局面的形成,分析起来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棉花市场体制 改革“风大浪高”。2013年,临时收储;2014年,目标价格。这样重大的棉花政策调整,人们的思想一时跟不上节拍。外部环境已是市场机制,人们的思想 很多还停留在计划时代。第二,善于顺风扬帆,不懂逆水行船。400型轧花厂、棉花贸易公司以及棉花人,这些年大都在“温室”中成长:收购有政策性低息贷 款,有扶持政策;加工有专业技术指导,销售有国家收储……温室花易折,风雨草常青。2014年度,我们看到国内棉花主体噼里啪啦倒了一大片。第三,只懂 “单刀直入”,不懂“弹钢琴”。这些年做长绒棉生意,主要手法就是“低买高售”,赚个差价。手法僵化,操作简陋,没有技术含量。而如今已是网络时代,信息 传播无限快,再去做这样的棉花“搬运工”,还有何前途可谈?所以,要想赚钱,不能只懂“单刀直入”,而是要学会“弹钢琴”,还要弹得一手好钢琴。
2015年,中国长绒棉不简单。
1、新疆地区已是暗流涌动。28日,阿克苏阿瓦提县籽棉主流价格8.1-8.3元/公斤(衣分33%,回潮率12%),同比上周持平。现货疆内提货价在 23500-24300元/吨一线,同比上周跌约200元/吨。随着天气转寒,棉农惜售心理松动,轧花厂则仍坚持“按单生产”,“小口慢吃、细嚼慢咽”。 这场棉农、棉企间的僵局即将被打破。
2、纺企陈棉见底,新棉采购即将全面展开。这几天,不断有一些纺企采购人员找到笔者,询问行情、接洽卖家。比如,江苏某40万锭纺企采购部刘经理说,他们 厂原料库存不足11天,补库需求早就被提上日程。“这几天,无论如何都要补进150-200吨,不然就真‘断顿’了。”刘经理表示。
3、皮马棉、吉扎棉被挡在国门之外。2015年配额已基本用完,纺企补库如今主要就一个渠道,那就是新季国产棉。一些贸易商、经销商说,近年皮马棉、吉扎棉成交非常少,这也将给国产长绒棉留下一定空间。
世 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一分的努力,才会换来一分的成果。作为棉花人,我们应该庆幸,因为政策的保护,才有了那么多舒服的日子,很多人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但 是,应该知道,商场就是战场,风险、不可确定性,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等等,这才是常态。所以,作为棉花人,我们就应该这样走过:带着热情、激情、坚韧、不 服输,还要有那么一些智慧,在这低迷的市场,重新上路。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