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质量谁来买单?

发布于 2015年11月2日

大渊博棉花交易中心讯;时下,气温逐渐下降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我们感受棉花市场的“寒”不仅仅是经济的不景气,更让棉花人“寒”的可能是今年棉花的质量问题。

今年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长度短、马值高、可纺性差、高等级棉难求、高低等级棉花价差拉大等等。棉花质量差带来一连串的问题——棉农卖不了高价,棉企不敢收,贸易商不敢买,纺企不敢用。

此前我们对于中期花质量有所期待,从目前情况看,长度确实长了那么一点,27mm、28mm的占比是提高了,但是整体质量差的局面难以逆转。新棉质量这么差,谁来为此买单?谁又能够买得起?过往不可及,提升棉花质量我们能做些什么?

棉花质量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棉种、种植、采收、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棉花质量,提升棉花质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棉花质量,业内专家、企业也是劳心费神,而由于涉及的环节众多,全面、系统的推广确实存在难度。

在棉种方面,建立棉花优良品种研发基金,借助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科研力量,制定优良品种育种奖励方法,建立团队,攻关棉种问题。

栽培管理方面,在兼顾产量与效益的同时,解决品种“多、乱、杂”对棉花品种一致性的影响;提高残膜回收率,使用0.01mm的加厚地膜,整体提高耕地质量。

 

籽棉收购、加工中,手摘籽棉和机采籽棉的含水率分别小于8.5%和12%。手摘籽棉的含杂小于2.5%,并且做到无残膜、“三丝”,手摘皮棉含杂小于0.8%,无异性纤维。机采皮棉含杂要小于2%,异纤小于0.15克/吨。

从目前的公检数据来看,在提升棉花质量的道路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能够做的事情很多。棉花人期待;看到中国棉花质量的稳步提升。

 

 

热评文章